当前位置:
首页 > 民俗 > 芒种:粮食保卫战的开始

芒种:粮食保卫战的开始

芒种看今日,螗螂应节生。

彤云高下影,鴳鸟往来声。

渌沼莲花放,炎风暑雨情。

相逢问蚕麦,幸得称人情。

——唐·元稹《咏廿四节气诗·芒种五月节》

芒种,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。

2022年的芒种为6月6日00点26分,芒种过后便到了丙午月。

《淮南子》:“(小满)加十五日,(斗)指巳丙则芒种。”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载: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。

芒种时节不但要收大麦、小麦等有芒作物,还要进行晚谷、黍、稷等夏播作物的播种。

《三礼义宗》有云:五月芒种为节者,言时可以种有芒之穀,故以芒种为名。

《历疏》亦云:芒种,谓穀芽始出,故曰芒种,

此时,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“夏收、夏种、夏管”的“三夏”大忙季节。

正所谓“春争日,夏争时”、“芒种忙种,忙着收,芒要种”,在这个“争时”的时节,人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农业活动中,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休闲活动了。

【芒种·三候】

芒种有三候,一候螳螂生,二候䴗始鸣,三候反舌无声。

【一候·螳螂生】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注曰:螳螂生。螳螂,草虫也,饮风食露,感一阴之气而生,能捕蝉而食,故又名杀虫;曰天马,言其飞捷如马也;曰斧虫,以前二足如斧也,尚名不一,各随其地而称之。深秋生子于林木闲,一壳百子,至此时则破壳而出,药中桑螵蛸是也。

《周书时训》有云:芒种之日,螳螂生。不生,是谓阴息。

【二候·䴗始鸣】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注曰:䴗【音局(jú)】始鸣。䴗,百劳也,《本草》作博劳;朱子《孟》注曰:博劳,恶声之鸟,盖枭类也。曹子建《恶鸟论》:百劳以五月鸣,其声䴗䴗然,故以之立名,似俗称浊温。故《埤雅》禽经注云:伯劳不能翱翔,直飞而已。《毛诗》曰:七月鸣鵙。盖周七月夏五月也。

䴗,伯劳鸟。相传其是怨鸟,由人怨气所化。

传说周宣王时,大臣尹吉甫,被继室设计、误信馋言,将前妻留下的大儿子伯奇杀害。伯奇死后,尹吉甫渐渐知道自己误会了伯齐,十分后悔,哀痛不已。

一日,尹吉甫在郊外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停在桑树上对他啾啾而鸣,声音甚是凄凉,尹吉甫感知这是自己儿子伯奇的冤魂所化,于是便对这只鸟言到︰“伯奇劳乎,如果你是我的儿子伯奇就飞到我的身上吧!”,话音刚落,这只鸟就飞过来停在了尹吉甫的身上。确认这只鸟果然是自己儿子伯奇所化,便带着这只鸟回家了。到家以后,这只鸟一直站在井台上哀鸣,继室十分的烦躁。而尹吉甫假装射鸟,拿起弓箭就将继室射杀了,以慰伯奇在天之灵。

后因一句“伯奇劳乎”,此鸟便名为“伯劳鸟”了。

因其自身的传说及叫声凄凉,伯劳鸟也被冠上了“鸣之家,必有尸”的恶名,为民间所嫌恶。

但也不要小看这只小鸟,在汉代它可是神兽级别的存在!

《后汉书·礼仪篇》有一名为“大傩”的逐疫活动。由十岁以上,十二以下的黄门子弟来扮演十二神兽进行祭祀活动。分别是:甲作、巯胃、雄伯、腾简、揽诸、伯奇、强梁、祖明、委随、错断、穷奇、腾根。

而伯奇生前心明如镜,故能知恶梦、吃恶梦。

【三候·反舌无声】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注曰:反舌无声。诸书以为百舌鸟,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,特注疏以为虾蟆,盖蛙属之舌尖向内,故名之。今辨其非者,以其此时正鸣,不知失者也。《易通卦验》亦名为虾蟆无声,若以五月正鸣,殊不知初旬见形后,形亦藏矣。陈氏曰:螳螂、鵙皆阴类,感微阴而或生或鸣,反舌感阳而发,遇微阴而无声也。

糜信难曰:案《纬书》:反舌,虾蟆也。昔於长安,与诸生共至城北水中取虾蟆,剥视之,其舌反成向。此则郑君得毋过乎?"乔夙答曰:"虾蟆五月中始得水,当聒人耳,何云无声?是知虾蟆非反舌鸟。

反舌即为百舌鸟,学名:乌鸫。

在我国,从春秋时期开始就一直被当做同八哥一样的宠物鸟为人所笼养。

古籍《易·通封验》有载:“仲夏之月,反舌无声;反舌有声,佞人在侧。”做为能辩别忠奸的鸟,可能也是他广受欢迎的原因吧~~

无论是螳螂生,还是䴗始鸣、反舌无声

三候实则都在说一件事,就是夏至要到了~~阴气要上升了。如果三候未至,则意味着阴阳失调,将度过一个痛苦的夏季,乃至影响整年。

【五月,丰收的季节】

人们都说秋季是丰收的季节,其实五月也是丰收的季节。

农历五月,公历的6月前后,就是北方冬小麦的收获季节。

据央广网5月30日消息,夏粮主产区小麦眼下陆续成熟,多个主产区相继开镰收获,大规模机收作业全面展开。截至28日,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3798万亩,进度快于去年。

预计今年全国冬小麦平均单产较2021年持平。

虽然中国小麦丰收在即,但世界范围内则存在着全球范围的粮食危机。

俄乌冲突以来,作为全球两个粮食出口大国,全世界出口市场少了三分之一的小麦、五分之一的玉米,以及一半以上的葵花籽油。

再加上新冠疫情、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等一系列因素,造成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涨。

英国广播公司5月16日报道,今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已上涨大约60%,

曾经的粮食出口大国,纷纷考虑开始禁止粮食的出口,以求“自保”。

根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(IFPRI)公布的数据,现至少20多个国家转向粮食保护主义。

如印度在5月13日就对小麦出口实施临时禁令。全然不顾之前所承诺的将1000万吨小麦投入国际市场的承诺。

而那些粮食净进口国的日子则变的更不好过。

但即便是粮价上涨了60%,你觉的这部分钱是农民赚了吗?

不不不~~全部都是中间商、粮食企业赚差价~~

因为农民只负责生产,收购和销售只能等中间商或粮食企业进行,而购买者也只能从中间商手中购买。不要问为什么,要问就是因为这个是市场经济决定的。

如孟山都,全球转基因 (GE) 种子的领先生产商。一个以帮美军制造橙剂,以便让越南游击队所藏身的森林大面积死亡而发家的公司。利用越战时生化武器的技术基础,开发出了民用的草甘膦除草剂。表面上看,除草效果极好,但是其后遗症是,如果不用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,这片土地同样寸草不生。这时,农民除了出卖劳动力,其他的一切都要受制于TA,和长工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?对~~长工不用自己提供生产工具。

而这个时候,仿佛反垄断一词和其毫无关系。

那么面对世界性的粮食危机,中国的粮食安全真的安全吗?

虽然我国一直强调“谷物基本自给,口粮绝对安全”的战略要求,但近年来,我国粮食供求市场亦然呈现产量多、进口多、库存多以及粮食自给率低的“三多一低”的现象。

尤其是大豆,其供求缺口超1亿吨,82%的大豆需要通过进口,以解决食用油及饲料问题。

中国一直强调18亿亩的耕地红线,但这18亿亩耕地中,主要针对的是我们的口粮。4.5亿亩的稻谷、3.6亿亩的小麦和6.2亿亩玉米。

而人们的生活不只是口粮,还有蔬菜、水果和肉。

肉都是靠饲料喂出来的,饲料又抢的是谁的口粮呢?

“毁麦青贮”不就是因为牲口缺饲料而造成的吗!

粮食供需是一种动态平衡,一类作物出现严重缺口,市场法则就会用其他的去填补这个缺口,最终让本来是一个低于警戒线的问题,变成大家都低于警戒线的情况。所以类似“毁麦青贮”的事情就会不断发生。

我们要一直提醒自己,中国仅拥有全球9%的耕地,但却养活了全球20%的人口。而且还是在耕地分布不均的、农业现代化不高的前提下实现的。

虽然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,但是人们的餐桌已经极大的丰富了。

尤其是你要知道,中国可是美食之国~~可不是那些面包配火腿就能当正餐的黑暗料理之国。

中国都以我们东北的黑土地而自豪!但你知道吗。中国黑土地总面积才5.25亿亩,而美国的黑土地面积约为30亿亩。这就是美国农业强于中国农业的先天优势!我们如果有这地利条件,谁还没事去研究海水稻、人工合成淀粉这种逆天科技了~~

因此中国势必要守住耕地红线,守护粮食安全乃是守住全产业链。

我们虽然不想也不会再回到闭关锁国的过去,但也要有即便“被”闭关锁国也能独立发展的实力,绝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被人卡脖子。

“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”古人诚不欺我~~

【五月,考试的季节】

在古代,五月除了农忙,也是读书学子们的一个重要日子,那就是——殿试

殿试作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一阶,由唐武则天创制,初届在神都(洛阳)紫微宫洛城殿举行。

待宋朝正式成制后,一直延续到清末科举制度结束。

北宋时殿试一般于三月举行;南宋中期改为四月,后期又延至五月。元代殿试为三月七日。明初殿试定为三月初一日;宪宗成化八年后,改为三月十五日。清初殿试初为四月初一日;至乾隆十年,改为四月二十六日;乾隆二十六年,又改为四月二十一日,直至结束,基本集中在四、五月期间,也就是现在的6月前后。

所以在这仲夏进行考试,也算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了~~

做为会试的加试。在此殿试中,贡士虽然不会落榜,但将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,并将产生考生们的最高荣誉——状元

而中国自古重学问,所以即便没有了科举,高考升学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。只有学问,才是我们可以把握的跨越阶层的径途。

人们忙于工作之时,如今的莘莘学子们也同前人一样,将迎来了自己收获的季节。

因为疫情,很多在校大学生自嘲自己上了个“函授大学”,但是反观高中生们,又有几人不是上了“函授高中”呢?只是他们没有时间上网吐槽而已。

而恰是这个时候更是体现学生自身自律性的时候。减少了外界的监督,那些自律性强的人势必会取的的更佳的成绩。

高考即将临近,中考也马上就要到来~~

在收获自己耕耘成绩的同时,也将同步开启新的征途。

在此预祝各位考生